福建:畅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福建:畅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福建:畅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机制(jīzhì)创新,以案为鉴,柔性司法,切实提升执行规范化水平——
福建:畅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gōnglǐ)”
仲夏六月,福建南平。位于建阳区的一家管桩公司机器轰鸣。工厂正开足马力,赶制(gǎnzhì)订单(dìngdān)。
然而在一年前,租赁机械设备给管桩公司的上游企业破产倒闭,破产管理人(rén)将设备拍卖。因这些机器设备深嵌于厂房内,“要”回设备必须拆除部分厂房,势必造成公司停产(tíngchǎn)停工。因担心停工、饭碗(fànwǎn)不保的上百名工人情绪不稳;迟迟(chíchí)未(wèi)等来设备交付的竞买人更是心急如焚……
眼看执行工作陷入困境,由“案”生“访”,福建省纪委监委驻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纪检监察组及时(jíshí)督办,全省三级法院协同执行,最终促成该案达成(dáchéng)一揽子和解协议,由管桩公司向竞买人回购机器设备(jīqìshèbèi)。工厂得以如常运转,便有了开头一幕(yímù)。
近年来(jìnniánlái),福建法院(fǎyuàn)瞄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wèntí),持续深入开展执行(zhíxíng)领域突出问题整治,以专项监督与查处问责双轮驱动,切实提升执行规范化水平。数据显示:2024年福建法院执结案件26.31万件,执行到位金额661亿元,执行完毕率、执行到位率均优于合理区间。
点题于“需(xū)”:机制创新回应民生痛点
执行工作是(shì)实现公平正义的(de)最后一环。然而,长期以来,一些领域出现(chūxiàn)的选择性执行、乱执行等问题,已经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司法获得感。
2024年初春,一场刀刃向内的“执行体检”在八闽(bāmǐn)大地铺开。
驻福建高院纪检监察组联合(liánhé)福建法院执行部门深入15家中基层法院,通过137场座谈、42次企业走访,以“解剖麻雀”式方法调研超标的(de)查封、超时限冻结、超范围保全(bǎoquán)等(děng)5类17项问题,最终凝结成一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
2024年3月,调研报告呈到了福建高院党组与驻福建高院纪检监察组专题会商会上。最终,福建高院党组决定(juédìng)以“三张清单”(问题(wèntí)清单、责任清单、整改(zhěnggǎi)清单)为抓手(zhuāshǒu),开展执行领域民营企业反映强烈问题的系统整治。
随着集中整治行动在全省法院(fǎyuàn)拉开序幕,2024年8月,福建高院出台(chūtái)《关于进一步规范民事财产保全工作保障民营企业和企业家(qǐyèjiā)合法权益的通知》。
这份被称作“执行(zhíxíng)十一条”的规范性文件,为全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强化(qiánghuà)保全(bǎoquán)必要性审查,整治利用公权力打击竞争对手(jìngzhēngduìshǒu)等乱象;合理选择保全财产(cáichǎn),灵活实施保全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创新建立“资产类型+保全比例”量化标准体系,以司法变现难易度(nányìdù)为标尺,规范不同类型财产超标的保全认定标准。
随着“执行十一条”落地见效,民事财产(cáichǎn)保全有了更具操作性(cāozuòxìng)的制度保障。这一创新举措既有效维护了民营企业(mínyíngqǐyè)(qǐyè)家的合法权益,又充分保障了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需求,让暂时失信但不失能的企业能够重获生机。
正如泉州某鞋(mǒuxié)服产业园民营企业家郑某所说:“这轮转起来的(de)不仅是机器齿轮,更是我们实实在在的发展信心!”
破题于“治”:以案为(wèi)鉴打牢制度“补丁”
2024年,福建(fújiàn)某基层(jīcéng)法院执行局原局长苏某某受贿一案,暴露出在一些领域执行权监管的深层漏洞。
“腐败(fǔbài)个案背后往往存在系统性风险,必须像中医号脉般查病灶、挖病根。”驻福建高院(gāoyuàn)纪检监察组以该案为切口,对苏某某违纪违法案展开(zhǎnkāi)“解剖式”调查,揭露出(jiēlùchū)违规评估拍卖、违规干预执行程序等17项权力寻租链条。
“这不仅是个人堕落,更(gèng)暴露了执行权运行的漏洞(lòudòng)。”办案人员介绍,纪检监察组随后开展类案“大起底”,针对党(dǎng)的十九大以来全省(quánshěng)法院执行领域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例,梳理出违规处置资产、虚假终本结案等17类共性问题。
“执行权一旦异化为私人工具,摧毁的是整个司法公信力。”驻福建高院纪检监察组协同福建高院执行局随即开展(kāizhǎn)“一案(yīàn)双查(shuāngchá)”,既查执行案件办理、执行工作管理问题,又查执行干警违规违法违纪问题。
依托“清风”智慧监管系统,8.3万件执行案件经历数据风暴洗礼,5起“程序违规”案件的典型(diǎnxíng)线索浮出水面。如在一起执行案件中,执行法官(fǎguān)立案、结案不规范,在当事人未达成和解的情况下违规终结案件,最终承办法官被(bèi)责令作出检查(jiǎnchá)。
“事后打板子只能治标(zhìbiāo),开方子才能断根。”驻福建高院纪检监察组发出的“纪检监察建议书”,犹如(yóurú)一剂精准的药方。
福建高院据此出台《执行领域廉政(liánzhèng)风险防控指引》,将执行权解构(jiěgòu)为“立案—查控—处置—案款管理(guǎnlǐ)—惩戒—终本—其他”等7大环节,在财产拍卖保留价设定、暂缓执行审批等27个风险点设置(shèzhì)“防护栏”。
为(wèi)达到处理一人、教育(jiàoyù)一片的效果,福建高院还印发苏某某严重违纪违法案警示教育材料《被贪欲击垮的执行局长》;向全省法院干警(gànjǐng)发放“廉洁锦囊”——内含15个典型案例的警示录、4期“身边人通报”,就连退休法官(fǎguān)也收到《廉洁自律倡议书》。
“看到昔日的老同事被处分(chǔfèn),就(jiù)像一盆冷水浇醒了自己,要更加慎重对待手中权力,不为诱惑所动,不被名利所困……”一名老执行法官(fǎguān)坦言。
解题(jiětí)于“活”:柔性司法激活治理效能
在(zài)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申请执行人黄某紧握法官的手,眼中泛着泪光。这场(zhèchǎng)跨越七年的民办学校债务纠纷终于尘埃落定。
2017年,黄某因借款(jièkuǎn)纠纷起诉长汀县某民办中学。案件历经一审、二审等程序,最终判决该中学需偿还本息合计1700余万元。进入执行阶段后,双方矛盾进一步(jìnyíbù)激化。申请执行人黄某情绪(qíngxù)激动,要求立刻冻结被执行人某民办中学所有账户(zhànghù)、划扣所有款项、拍卖(pāimài)所有校舍。
然而校方则面临多重压力:“再不发放老师工资(gōngzī),老师不上课了!”“马上就要中考(zhōngkǎo)了,不能影响师生的情绪”……
该民办中学教学质量在当地属第一梯队,升学率名列前茅。若直接执行(zhíxíng),对即将到来(dàolái)的中考以及该学校(xuéxiào)下一阶段的教育、招生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也可能引发新的群体性事件。
面对(miànduì)两难局面,执行法官采取“刚性冻结+柔性解封”策略——冻结学校账户震慑失信(shīxìn)行为(xíngwéi),同步释放必要资金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营、学生正常就学等。
历经多轮(duōlún)调解,执行法官以“算大账(suàndàzhàng)”思维(sīwéi)向黄某释法:学校持续运营收入(shōurù)是债务清偿的“活水源泉”,“杀鸡取卵”只会两败俱伤。最终,分期还款方案既让黄某累计收回1305万元,又让1000余名考生圆梦高中。
这一案例正是福建法院践行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de)生动写照。
执行工作要有(yǒu)力度更要有温度。2024年以来,福建法院建立失信惩戒分级分类和信用修复(xiūfù)机制,有效(yǒuxiào)区分“失信”与“失能”,全年为困境企业实施信用修复6863次,帮助“诚实(chéngshí)而一时不幸”的企业化危为机。
此外,福建(fújiàn)法院开展涉民生专项执行,为2.66万件(wànjiàn)案件兑现31.72亿元;创新“执破融合”机制(jīzhì),移送破产案件2673件,畅通市场主体退出通道。一项项创新举措不断打破执行壁垒,生动诠释了“放水养鱼(yǎngyú)”的司法智慧,在维护法律刚性的同时,更(gèng)在重塑新时代执行工作的价值维度。
当“执行十一条”的量化标尺丈量出司法精度,“清风”系统穿透(chuāntòu)8.3万件案件(ànjiàn)的数据迷雾(míwù),那些曾经困扰民生的“四超”痼疾,已化作企业纳税(nàshuì)报表上跃动的数字、爬坡过坎后企业家脸上荡开的笑颜……
公平正义的终极价值,在(zài)八闽这片(zhèpiàn)生机勃发的土地上,化作千万人触手可及的获得感。
来源:人民法院报·1版(bǎn)
见习(jiànxí)编辑:孙林林|联系电话(liánxìdiànhuà):(010)67550939|电子邮箱:fyxw@rmfyb.cn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